- 芸豆卷芸豆卷芸豆卷
- 芸豆卷是北京民间小吃,后流传入清宫。具有色泽雪白,质地柔软细腻,馅料香甜爽口的特色。话说有一天,慈禧在静心斋歇凉,忽听大街上有铜锣声。慈禧问是干什么的?当差的回答说是卖芸豆卷的。慈禧让当差的把那个人叫进来,那个人说:敬请老佛爷尝尝这芸豆卷,香甜爽口,入口即化。慈禧尝过后说好吃。于是就把这个人留在宫中,专门为她做小吃。
- 查看详细
- 开口笑开口笑开口笑
- 又称“笑口枣”,既是京城著名小点,也是岭南人过年必吃之点心。该品经过油炸,裂一大口,形如开口大笑,故曰开口笑。外脆内酥,香甜可口。原料:面粉200克、老肥100克、糖2汤匙、臭粉1小匙、泡打粉1小匙、碱水1大匙、牛奶若干。做法:1、老肥加入碱水和匀,并加入糖,再次和匀;2、面粉中加入老肥、臭粉、泡打粉、牛奶合成光滑的面团,静置10分钟起发;3、面团搓成长条形后,切成30克左右的剂子,用沾了水的手分
- 查看详细
- 肉末烧饼肉末烧饼肉末烧饼
- 自发粉,猪肉馅,青豆,春笋,白芝麻。葱,姜,盐,酱油,香油,白糖。1、用温水将面和好,然后加盖或者保鲜膜放到一边进行发酵。如果没有自发粉,就要用温水将酵母冲开,然后倒入面粉中和成面团,同样加盖或是保鲜膜进行发酵。2、青豆洗净,切成末;春笋切小丁;葱、姜分别洗净切末。3、炒锅内倒入油,下入肉末,炒至肉末无水时加入葱姜末继续翻炒,然后放入笋丁和青豆末,最后加入盐和酱油调味即可。4、将发酵好的面团取出,
- 查看详细
- 炸灌肠炸灌肠炸灌肠
- 成品灌肠、蒜、香油、凉白开水、盐1、大蒜去皮洗净,捣成蒜泥,加盐、凉白开水调均,盐水蒜汁就制作好了;2、刀两面沾些水,把灌肠切成片备用;(切灌肠最地道的切法,也是我没事在灌肠店打小掀门帘子,偷看后面老师傅偷学来的,必须要一面后一点,一面薄一些,这样煎出来的灌肠更脆更好吃。)3、平底不粘锅里放入油,中低火把灌肠片煸煎至两面金黄盛入盘中,配以之前制好的蒜汁蘸时即可(也可以浇到炸好的灌肠上面)。味道:色
- 查看详细
- 爆肚爆肚爆肚
- 爆肚、芝麻酱、王志和酱豆腐、韭菜花、鱼露、白酒、糖、辣椒油、香菜。1、爆肚买回后再洗干净,切成条条;2、炒锅水烧开,要很开很开那种,将肚放到水中“爆”熟,如果掌握不好这个尺度,就用一个笊篱把肚丝放里,然后到翻开的水中,三上四下出锅就好了,切记不要把它弄缩水了,那样就太老了,很难咬得动的;3、将爆好的肚盛出,然后淋上酱汁,撒上香菜末就可以吃了;4、酱汁,是用纯正的芝麻酱,王志和酱豆腐,韭菜花,鱼露,
- 查看详细
- 麻豆腐麻豆腐麻豆腐
- 羊尾油、干辣椒、葱、黄酱、料酒、酱油、盐。1、先把腌好的雪里蕻洗干净了,用清水反复泡洗,去了咸味儿,顶刀切成末。水发的青豆、黄豆,放个八角开水煮到刚熟但还没烂的地步捞出备用。2、用铁锅把羊尾煸炒出油来,下进去葱姜煸香了。注意,这东西吃油,羊尾得多放点,一般一斤麻豆腐要用二两多羊尾油。3、葱姜炸出了味儿,再下一点儿黄酱煸透了,放入雪里蕻炒出香味、放入煮熟的黄豆、青豆,加上料酒、酱油。
- 查看详细
- 卤煮火烧卤煮火烧卤煮火烧
- 1、猪肠用盐、黄酒、醋反复抓洗(内壁、外壁都要洗干净哟~,用温水冲洗效果会好一些哟~)2、锅中放清水,将猪肠放进去焯水(凉水下锅哟~)3、另起锅,加开水、八角、桂皮、花椒、姜、葱、香叶、黄酒、陈皮、生抽、老抽、干辣椒大火烧开,小火卤肠4、面粉加水揉成团,醒一会儿5、将醒好的面揉光,分割成小面剂,揉圆6、将圆面剂擀成圆片7、平底锅抹少许油,将饼烙熟(我们第一锅抹油了,以后就没再抹)8,卤好的猪肠切小
- 查看详细
- 豆汁、麻豆腐豆汁、麻豆腐豆汁、麻豆腐
- 豆汁历史悠久,据说早在辽、宋时就是民间大众化食品。乾隆十八年(1753),有人上殿奏本称:“近日新兴豆汁一物,已派伊立布检查,是否清洁可饮,如无不洁之物,着蕴布募豆汁匠二三名,派在御膳房当差。”于是,源于民间的豆汁成了宫廷的御膳。喝豆汁必须配切得极细的酱菜,一般夏天用酱苤蓝丝,最讲究的要用北京六必居的“麻仁儿金丝”,拌上少许辣椒油,还要配套吃两个炸得焦黄酥脆的焦圈儿,如为了填饱还可配两个马蹄烧饼,
- 查看详细
- 小吊梨汤小吊梨汤小吊梨汤
- 小吊梨汤是老北京一道秋冬季的热饮,当时的北京城盛行这种饮品,堪与豆汁齐名!京城的大街小巷,饭馆酒肆,都有它的身影!因为无论坐商或是走商均以铜制提吊做为称量梨汤的器物,一吊为一壶,半吊为半壶,这就是小吊梨汤“吊”字的由来。京戏是老北京的传统戏曲,当时老北京各大戏院名角儿云集(等等,博主跑题儿了,不是说梨汤吗?怎么开始弘扬国粹了?呵呵。各位看官,少安毋躁,且听我慢慢道来)锣鼓家伙齐鸣,好角儿登场,观众
- 查看详细